Autumn Issue, 2017

香港大學是孕育精英的搖籃,一群70年代畢業的校友,和他們的繼承者,熱切以所學回饋社會,多年來努力 奮鬥、見證着香江的變遷,還不忘初衷,工餘肩負作育英才的使命,創建兩所直資學校、引進嶄新及優質的教育 模式,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矢志把教育的薪火,以及母校「明德格物」的精神,承傳下去。 2017 年 5 月 6 日,港大同學會小學(下稱“港小”)禮堂內,一群小學生蹦蹦跳跳的走到台下觀眾席前,愉快地 載歌載舞,賓客們欣喜的拍手。一群於香港大學七、八十年代畢業、有份參與籌建該校,推動一系列教育項目 的港大校友,包括:梁錦松、文綺芬、朱裕倫、楊佰成、謝錦添、林樊潔芳、麥齊明、黃桂玲、朱周肖馨、 李黃眉波...等,他們定必為這教育成果感到欣慰和喜悅。 港小 15 周年慶典見證着由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下稱“教育基金”)創立的小學,由一磚一瓦到孩子們愉 快地學習和成長,也標誌著創新和優質的教育模式。 慶典主禮嘉賓梁錦松( BSocSc 1973 )是前教統會主席,他也是香港大學 畢業同學會(下稱“同學會”)的創會會員,從商之餘,仍不忘教育理想, 在講座上分享 21 世紀教育的需要,及細道個人的「教仔經」:「如何培養 孩子成為善良的人?」 「怎樣面對負面的資訊?」梁認為,最重要是培養 孩子的價值觀,在學校和家庭,都要讓他們有自信和希望。 面對世界的迅速變化,梁錦松還不忘分享他的遠見:「香港應有多元化的 辦學模式,而學校應有更大的自主空間,凝聚努力求變的教學團隊,回應 學生和社會的需要。」他說,一班港大同學為港小定下宗旨──培養「活 潑、好學、思辨、創新」的學生,正正回應跨越新世紀優質教育的呼喚! 實踐優質教育 愉快學習 港小 2002 年創校,傳媒曾多次報導港小多彩多姿的課程,如開學時全校 打成一片、高班生照顧初小生的「適應雙週」;充滿笑聲讀書聲的「睡衣 日」;一反傳統、充滿創意,讓學生學做老師的體驗日、還有注重珍惜的 保護雞蛋行動等,令人目不暇給。而經常笑意盈盈,充滿活力,深深感染 著師生的現任港小校長黃桂玲 ( MEd 2009 ),深情地說:「學習應是快樂的 體驗,學校經常設計新穎的活動,令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中學延續小學 培育精英 教育是永續的工作,一群港大舊生繼創建港小,三年之後於 2006 年又籌 建港大同學會書院(下稱“書院”),冀望成全 12 年一貫的辦學理念。港小 的畢業生,有「一條龍」升學途徑,可順利升讀書院。秉承教育基金的建 校四大基石理念,港小和書院都以「明德惟志,格物惟勤」為校訓,傳承 港大精神。校訓由港大中文系單周堯教授 ( BA 1971; MPhil 1976; PhD 1985 ) 撰寫、並得饒宗頤教授 ( Hon Litt 1982 ) 題字。書院承接小學全人 教育的理想,培育新一代精英與世界公民。 前年書院十周年慶典上,書院學生和港小同學,與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同台 演出,盡顯自信和自主的風格。如港大教育學院的程介明教授 (BSc 1966; 港大校友耕耘半世紀 實現優質教育夢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創立於 2000 年,由一群香港大學校友和其他社會人士一同創辦的一個 獨立而非牟利的教育團體。會員包括教育工作者、專業人士和商界企業家等。教育基金創辦了兩間 直接資助學校 ─「港大同學會小學」與「港大同學會書院」。教育基金亦與其他機構合辦教育項目, 研討教育政策,促進教育發展。 http://www.hkuga-ef.org.hk 港大同學會小學15周年慶典上, 小朋友愉快起舞。 撰稿 : 馬靄媛 ( MJ 2001 ) 圖片及資料 :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 87

RkJQdWJsaXNoZXIy MjI5O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