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五年,港大首次慶祝八位明德教授就職,為大學的歷史奠定重要的里程碑。
時至今日,已成立共一百一十九項明德教授席。
返回
孫志新基金

孫志新基金教授席 (臨床醫學)

不屈不撓,勤奮儉樸,這是孫志新先生的最佳寫照。 他一生以無盡的熱誠、奉獻,從事創新的工作。我們貫徹信念,設立臨床醫學教授席,願為埋首研究疾病起因及治療的團隊,作出支持和鼓勵。

孫志新基金
沈伯松

沈伯松

2016年就職

潘冬平

2011年就職

一個多世紀以來,外科學系已成為香港外科手術和醫學教育發展的導航明燈。而眾多任職外科學系之專才的貢獻及其成就亦奠定了香港醫學在國際舞台的重要地位。

潘冬平教授是現今國際肝癌治療權威人士之一。他的研究對腫瘤生物學的認識及了解貢獻重大,並提升了對肝癌這種致命疾病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水平。他的研究工作使醫療成效得到提高,從而令病人存活率及痊癒率提升。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五種癌症之一,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發病率尤其高。每年,全球新增的一百萬個病例中,有多半患者是華人。肝癌也是中國致命率第二高的癌病。

潘教授是第一位闡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對肝癌作用的學者,這種因子可刺激血管增生,提供氧氣和養分給予腫瘤增長。他的研究對研發抑製VEGF的腫瘤分子標靶藥物有所貢獻,此類藥物通過切斷供血抑製腫瘤生長。這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獲美國和中國食品及藥品監督機構批准的肝癌治療藥劑,被證實對延長患者壽命有效。

最近,潘教授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辨別出人類肝癌腫瘤中的癌腫瘤幹細胞,並識別出有擴散癌細胞能力的幹細胞群。他正在針對這種細胞進一步研究,從而有望可最終治癒癌病。

潘教授的臨床研究亦改進了肝癌手術,使手術死亡率低於百份之五,提高存活率。此外,潘教授還引領新的盰癌療法,如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及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是一種通過從體外聚焦超聲波波束直達腫瘤以消除癌細胞的無創療法。他建立了香港的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的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中心。他還為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這種肝癌高危人群開創了社區肝癌篩查計劃。

在潘教授獲得的榮譽中,美國外科醫師學院2006年授予他國際訪問學人獎學金;2007年,詹姆斯四世外科醫生協會為其頒發詹姆斯四世獎學金,這也是世界外科手術學界最權威的獎學金。

潘教授擔任兩本國際頂級刊物的副總編,並且是若干期刊的編委會委員。他現任香港大學肝膽胰外科主任。潘教授是香港外科醫學院、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與美國外科醫師學院院士。另外,他還任國際肝膽胰協會科學委員會主席,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委員會主席。